關閉
立即諮詢

常見問題

這是我們常聽到消費者的提問之一,答案是否定的。

鏡框尺寸大小的建議以試戴為主,不要一昧追求大鏡框,反而起不到修飾臉型的效果,如果原本配戴較小面積的鏡框,可能會造成配戴新眼境的不適感增加,而鏡片可視範圍在於鏡片光學設計上。

其實鏡框的材質總類相當多元,我們建議選擇符合日常所需為主的材質,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是屬於皮膚敏感、經常性流汗及工作環境特殊較特殊的人,適合選擇鈦金屬(鏡框品牌:markust)、不鏽鋼(鏡框品牌:icberlin)的材質,因這類材質屬性相對穩定及不易過敏。

雖然金屬有很多優點,但金屬鏡框也會依照材質不同而改變,像是合金金屬、鐵合金、錳鎳合金等材質的鏡架,就容易發生氧化生鏽,雖然價格低廉較易入手,但品質也相對的不穩定。

而膠框材質耐用度較高、價格親民的ULTEM手工鏡框則是由賽璐珞具代表性(鏡框品牌:金子眼鏡),當然也有像是詩樂品牌專利材質PX人造纖維材質的輕巧、抗敏,重量僅有1.02g/cm3的MarkustT品牌,由專利材質TMi玻璃纖維和尼龍所組成,高熱塑性的材質,擁有極輕的重量、兼具高強度與親膚性。

鏡框的選擇沒有最好,只有適不適合,建議依照個人的環境與需求去選擇適合的鏡框,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造成鏡框的不穩定因素有很多,從眼鏡框材質、鏡框尺寸、鏡框設計等,都有關連性。

當我們決定配戴某副鏡框的時候,專業的驗光師會依照視力檢測的數據,搭配豐富經驗去幫助消費者,來挑選到相對符合臉型的鏡框。而接下來就只需要些微調整鏡框,讓其更穩定服貼在臉上,比方說鼻托、眼鏡雙腳等。

當然每天配戴的鏡框是不可能完全不變形的,所以定期將眼鏡帶回眼鏡行,讓專業人員協助維護,才是最正確的態度與方式。

這是很多人會問到的問題,但老實說這並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常聽到圓臉戴方框、方臉戴圓框,就可以達到修飾臉型的效果,營造出視覺上的平衡。但如果按照上述的論點,圓臉的人只能一直配戴四方型的鏡框,不能去更換其他造型嗎?答案當然不是。

不管是什麼樣的框型,配戴起來所營造出氛圍感都不盡相同,臉型與框型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想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鏡框,一定是現場戴起來看的感覺才是最準的,每個人的臉型大小、五官比例、穿搭風格、喜好取向都是不同的,我們會站在最客觀的角度幫每位客人找到適合自己且配戴舒適的鏡框。

很多消費者常在還沒有視力檢測之前,就會先想了解鏡片的選擇及種類有哪些,通常是出於預算考量或擔心是否能有適合自己的鏡片。

通常我們會建議消費者,先完整進行視力檢測流程5步驟,得到最詳細的驗光數據之後,再去思考要選擇哪些合適的鏡片,畢竟鏡片選擇有很多種,讓專業驗光師依據您的視力檢測結果、配戴眼鏡的訴求、實際臉型的評估等方面,去協助您找到合適的鏡片。

首先我們要了解,多焦點鏡片的光學設計本身是相對複雜的,舉個例子來說,一般單焦鏡片就像是傻瓜相機,而多焦點鏡片就像是單眼相機,兩者的複雜度與使用情境都不同。

想要降低多焦點鏡片配戴的不適應感,需要注意很多的細節,像是度數是否夠精確、是否有選擇適合的鏡片、是否使用瞳孔定位儀,您的日常的使用習慣是否適合等,都可能影響您最終的配戴結果。

鏡片的邊緣設計通常會讓光線產生偏折,而相較之下鏡片的光學中心是度數最精準的。

產生邊緣扭曲、變形的現象容易發生在度數較高、原本小鏡框換大框、眼鏡度數變化等幾個常見的因素,也影響最為明顯,使得我們對於光學中心以及光學周邊產生明顯地對比。

其實鏡片厚薄有更專業的表示方法,我們稱為折射率N。

常見的鏡片折射率係數稱1.56、1.6、167、1.74,概念是當折射率數值越高,則表示鏡片越薄。但這只是一個參考值,要注意的並非所有鏡片都選1.74就一定最薄。因為不同的鏡片度數與鏡框尺寸,包含人兩眼瞳孔的間距位置等,都會影響最終的鏡片厚度,所以在配鏡的時候我們都會幫助您了解鏡片厚度,再根據這些厚度去建議您合適的折射率。

目前有非常多篇學術論文研究藍光光害,也有在動物實驗證實,眼睛長時間在LED光的穿透下會造成眼球視網膜的傷害。

而我們使用的3C 產品保護貼也須留意是否過慮有害藍光430~450nm的波段,而傳統抗藍光鏡片則會使顏色失真、亮度降低,使眼睛更加疲勞。蔡司的藍光鏡片可過濾掉400-455淺在有害藍光之外,並維持98%穿透率,在濾藍光、顏色準確度、光的高穿透率三個矛盾參數達到平衡。

雖然大自然藍光比手機強可是我們不會一直在室外,且光譜不同,3c產品的led燈是人造光單一波長藍光,現代人都是長時間且非常近距離使用。

舒壓、減壓、數位鏡片其實就是不同鏡片廠牌的命名。

大部分鏡片設計概念都相似,如果把鏡片比喻成手機相機鏡頭,我們常配的眼鏡就是單一鏡頭,都是為了遠用看清楚,而減壓、舒壓、數位鏡片就是兩顆鏡頭,鏡片下緣多了看近用的區域。

至於什麼消費者會需要呢?其實網路資訊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大部分我們都建議年紀未滿40歲,且長期使用近距離工作的族群,較適合用這類型的鏡片,但最正確做法是透過完整驗光之後,再依照眼睛調節需求性去判斷,才是最準確的做法。

依照目前我國驗光師法則規範,驗光人員對於六歲以上十五歲以下者第一次驗光及配鏡,應於醫師確診為非假性近視,並且提出證明才可由我們驗光人員執行驗光,六歲以下皆須由醫師開立配鏡處方籤。

但是特別想提醒家長,對於兒童配鏡我們非常謹慎,雖然法規上6-15歲有開立非假性證明即可視力檢測,但還是要了解視力檢測過程是透過孩童主觀反應再由驗光師判斷決定性的度數,若孩童並沒有定期追蹤眼科,即便不是第一次配鏡,都可能會因為睫狀肌調節介入造成誤差值,因為孩童的睫狀肌是非常有力的。

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對孩童說

「為什麼看不到不說呢?」

「每次問你黑板看得到嗎,你都回看得到啊!」

造成落差的原因是,孩童對於看得到的定義模糊,有時候看的到不代表看得清楚,而上課看得到是因為上課黑板字很大。

近視的發生過程是毫無痛覺的,部分可以察覺到孩子表現有異常,比方說慣性瞇眼、東西拿很近、看電視站在前面,此時才驚覺好像近視了。對於需要戴眼鏡的定義其實每位醫師看法不一定,但是近視發生來說,已明確為真性近視,且視覺敏銳度低的情況(視力值),配戴眼鏡的好處絕對優於不戴眼鏡,一來可達到近視延緩目的、二來提高清晰度用眼也不再費力。

也呼籲家長們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帶小朋友到眼科檢測,近視孩童必須遵循醫囑定期追蹤眼睛度數的變化,才會控制與治療的更好喔!

對於弱視的情況,簡單的說,就是即使在配戴眼鏡矯正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問題,但是卻無法看到標準的視力。

正常發育的孩童,年齡約5、6歲視力就需要到達1.0,是否發生弱視則是由眼科醫師來判斷。有些家長比較難理解「為什麼戴眼鏡無法看清楚」「戴眼鏡了還是無法看清楚,為什麼還要戴眼鏡」

這是因為兒童有弱視情形時,大部分都是先天性影響,弱視是腦視覺區發育的停滯,出生時起跑點落後很多的眼球,已經有存在屈光的問題,大腦都持續在接受這些錯誤的影像訊號,所以即便今天配上眼鏡,讓光線在正確的視網膜成像,仍需要足夠的時間刺激,所以才會說弱視有所謂黃金治療期3-6歲,越早治療進步就越快的說法。

近視的發生,取決於使用的距離以及時間,並非做什麼行為或使用某種東西才導致近視的。

比方說常常說使用手機會近視,但是最主要原因是「手機的使用方式是近距離使用」

換句話說,所有的近距離行為都會導致近視,像是畫畫、讀書、積木、拼圖、寫作業等,而如何定義近距離才是最重要的(物體距離雙眼約35-45cm,皆為近距離。),但並非越遠看電視越好,如果家裡電視螢幕比較小,則需要考慮舒適的用眼距離,讓眼部不易疲勞,可以參考眼科醫學會醫師建議「觀看電視最佳距離(公分)=電視寸數*2.54*2.5(倍)」

眼軸長一詞感覺有點陌生,但現已成為近視追蹤不可或缺的參數之一。

眼軸長是測量眼球的「最外側的」角膜到眼內「最後端的」視網膜這兩者之間的距離,監測眼軸長度的變化,比起監測近視度數的變化更為直接和重要,主要原因是因為眼軸變得過長表示近視正在發生,所以眼軸長度能更有效地反映近視控制的效果。

鏡框上的挑選是絕對有差別的,遇過很多家長幫兒童挑選的鏡框,是成人框的最小尺寸,其實這樣的情況是很不理想的,建議選擇專門為兒童設計的鏡框品牌,一是材質安全有保障,二是選到符合小朋友的臉型設計。

鏡片則是按照度數挑選,除了有兒童近視專用控制的鏡片之外,也有光學設計相當舒適的鏡片種類可以提供家長參考與選擇,這樣的挑選方式才是對小朋友最好的做法。

近視控制鏡片目前是採用周邊離焦設計原理而設計,眼球是通過視覺反饋信號,來控制其生長和屈光發育的。

離焦是一個很重要的視覺反饋信號,它可以改變眼球的生長方式,近年來臨床上的大量動物模型研究也表明,周邊離焦在近視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證實周邊離焦設計的鏡片,相較一般鏡片設計來說,能更有效的控制與降低增長的風險。

目前所有控制近視的方法,都是為了讓近視進展可以趨緩,甚至停止增加。而近視是沒有特效藥的,正確的做法就是「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角膜塑型片」並遵照醫囑,定期點「長效型散瞳劑」,並定期前往眼科追蹤,同時保持適當用眼的距離及時間,才能達到近視控制的目標。

當消費者選擇標準視力檢測流程,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得到更加精準的度數及眼外肌肉協調性,由於視力檢測步驟相當繁瑣費時,需要顧及每個客戶的配鏡訴求及眼睛狀況,所以時間自然就需要花費久一些。

我們希望服務每位顧客的時間不會被壓縮,同時得到較舒適、專業的服務品質,故建議想要配鏡的消費者,請記得先預約視力檢測,才不會因為趕時間而挑選到不適合自己的鏡片或鏡框喔。

自2016年1月6日起眼鏡業者必須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合法提供視力檢測服務。

如同我們支付合理的檢查費用,去醫院做身體健康檢查一樣,如果不需要費用,但是讓沒有專業執照的人員幫你做檢查,你也會感覺怕怕的對吧?

視力檢測是一個相當專業的技術,每位驗光師是需要對客人的雙眼負責的,由於大多數的消費者其實不太理解視力檢測的重要性,真正的專業配鏡服務,不是只靠電腦儀器自動驗光就結束了,而是要按照專業視力檢測流程所取得的數據,去為消費者選擇最適合的配鏡度數與鏡片種類。

邑明光學眼鏡的視力檢測收費標準,皆按照新竹縣衛生局規範,並且在門市皆有標示每項檢查的收費金額,您可以安心放心地跟我們預約視力檢測服務喔!

軟式、硬式的隱形眼鏡配戴後的狀況皆不同,一般軟式隱形眼睛,當日配戴超過2-3小時,眼睛角膜就會逐漸不穩定,如同泡澡時間過長,手指頭的皮膚產生皺摺一樣,會影響到視力檢測的準確度,相對的,硬式隱形眼鏡的影響就更不用說了,角膜的變化只會更大。

所以我們通常會跟消費者說,不論您配戴了軟式或硬式隱形眼鏡,視力檢測當日請不要配戴(包含角膜塑型片),如果長期有配戴習慣者,建議停戴3-4週後再執行視力檢測。

我們在門市常聽見消費者說是否可以自備鏡框,通常是因為有喜好或回憶的關係,簡單的說,自備鏡框是可以的,但是建議配鏡時要一併帶來評估鏡框的狀況,如果選擇了不合適臉型的眼鏡,即便是精準的視力檢測,也會因為眼鏡不夠服貼而影響了配戴的舒適性。

常遇到很多消費者會把配鏡的預算,放在選擇較好的鏡片上面,但事實上鏡框的選擇的會影響到配戴的整體品質,也會影響整個眼鏡的使用壽命,等同你蓋房子的地基不夠扎實,就算房子裝潢得再漂亮、家具買的多舒適,一遇到地震房子就支撐不住而倒下了。

雖說我們檢查流程及設備完善,但其目的是為了最終配戴上眼鏡的結果可更舒適,倘若我們只想知道目前佩戴的眼鏡合不合適,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簡易的測量方式去評估目前狀況的。

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從問診-挑框-視力檢測-定位-選片,皆是同一間眼鏡行完成,因為專業配鏡服務的過程牽扯到很多細節,很多可能性因素都有連貫性,比方說度數準確,鏡框調整並不準確;反之鏡框調整準確,但是度數不準確;亦或是度數、鏡框調整都準確,卻選擇不合適的鏡片,皆可能間接影響最後配戴的舒適。

© 2023 邑明光學眼鏡 All Rights Reserved.